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总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湘发〔2023〕8号),制订本实施方案。
坚持统筹谋划、重点突破。科学谋划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方向和时空布局,着力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统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政策链“五链融合”,努力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坚持实体引领、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化现代基础设施保障,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资源要素高效聚集,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协作。推动高效协同创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提高产业安全性、完整性、先进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到2027年,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更具活力,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未来产业初见成效,湖南在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服务业、农业增加值稳居全国前十,打造一批万亿级产业,培育一批千亿级企业,壮大一批千亿园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超过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率超过50%,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产业财税产出率、产业税收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长株潭核心引领作用,大力提升省域副中心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市州间产业联动,构建“一核引领、两翼支撑、多点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
一核引领: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湖南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支持长沙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率先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株洲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含北斗)、先进材料,湘潭重点发展新能源、钢铁材料、汽车产业,鼓励协同配套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两翼支撑:发挥岳阳通江达海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石化、食品加工产业;发挥衡阳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优势,重点发展绿色矿业、电工装备、盐化工产业,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支撑力和贡献度。
多点协同: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方位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常德重点发展工程机械、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益阳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电子元器件产业。湘南地区积极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兴产业承接带和科技产业配套基地,支持郴州重点发展绿色矿业、新能源,永州重点发展轻工纺织、储能材料、食品加工产业。大湘西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生态经济,支持邵阳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功能材料、特色轻工,娄底重点发展绿色矿业、精品钢材、农机装备,怀化重点发展中医药、轻工、新型显示,张家界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大健康,湘西自治州重点发展绿色矿业、食品加工产业。
围绕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流程智能化、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实现扩能提质升级。
合理优化化工园区布局,加快头部企业培育招引,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到2027年,力争石化产业产值超过4100亿元,培育百亿龙头企业5家以上,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1.石油化工。乙烯,推动岳阳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2027年前投产,形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产能,同步建设110万吨聚乙烯(含EVA)、30万吨环氧丙烷等差异化特色产品生产能力,大力引进发展聚烯烃深加工。将湖南石化打造成千亿级龙头企业。己内酰胺,加快60万吨/年己内酰胺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达产达效,延伸发展聚酰胺—结丝/工程塑料—锦纶织造产业链,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年产100万吨“岳阳特色尼龙城”。催化剂,进一步提高炼油催化剂水平,拓展化工、环保、燃料电池催化剂新产品,建设国内一流综合性催化剂生产基地。其他特色石化产品,加快天辰尼龙66、时代华鑫高端PI膜项目建设,壮大热塑性橡胶、环氧树脂、聚氨酯、聚己内酯、聚酰亚胺、碳酸酯产业规模,发展高端高分子新材料、有机化学制品和电子级化学品。
2.盐氟化工。盐化工,以建滔(衡阳)实业、湘衡盐化、建衡实业、恒光化工为龙头,重点发展含氯、硫、氨等基本化工原料和功能材料,积极发展氯碱工业、纯碱工业及与化工关联的轻工工业,大力开发电子级双氧水、硫酸、盐酸、高纯氨和新型水处理剂、高端无机盐产品。氟化工,依托中化蓝天、湖南有色等企业,提高萤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特色氟化工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百亿级氟化工集群。推动盐氟化工与石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高品质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聚甲醛、三氟氧乙烯等盐基有机化工、有机氟化工产业链。
3.精细化工。推进海利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巩固高端涂料、农药、酶制剂等特色优势,推动基础化工原料向化工新材料延伸发展。
4.从严控制化工园区。深化化工园区合理布局和认定,优化细化园区管理体制和入园政策,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建立重大石化项目原油供应、用地用能、环境容量省级统筹保障机制。加快对高危工艺开展安全化改造和替代,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岳阳、衡阳、郴州等相关市州人民政府,排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合理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高端化发展,构建从采选、冶炼、压延加工到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到2027年,绿色矿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万亿元,努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矿业产业集群。
1.有色金属。铝铜钛加工,以湖南有色控股、晟通科技、金龙科技、湘投金天科技等为龙头,重点发展高强高导新型铜合金管带丝箔、高强度高性能铝合金、钛合金等产品,延伸铜铝钛产业链。铅锌加工,依托衡阳水口山、郴州铅锌冶炼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新型耐腐蚀铅合金、高强超塑锌合金等产品,完善铅锌复合材料产业链。钨钼精深加工,加快建设株洲、郴州硬质合金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超细晶和纳米硬质合金、高性能钨合金、高效精密加工数控刀具等产品。稀贵金属加工,依托湖南有色产业投资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高端工艺品、电子银浆、银催化纳米材料、载银抗菌材料等产品,形成高端金银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锂、铌、钽、镉、铼、铽、镝等“三稀”(稀土、稀有、稀散)矿产在新能源、电子信息、国防军工等领域应用。
2.精品钢材。硅钢,加快实施涟钢120万吨冷轧硅钢、浙湘新材30万吨高牌号硅钢、宏旺新材高牌号硅钢及电机配套等项目,打造国内一流硅钢全产业链。薄板,深化与米塔尔合作,加快VAMA二期项目建设,争取三期项目落地,建设全球领先的高端汽车板基地。加快攀华冷轧薄板等项目达产见效,发展家电等领域新型薄板。宽厚板,实施湘钢宽厚板技改和先进金属材料精深加工等项目,扩大海工装备、船舶用钢等领域竞争优势。强化与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管道运输等行业对接,积极开发高端线材、高强钢和高端钢管。延伸发展高端精密紧固件,打造申亿精密、飞沃科技等高端品牌。
3.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依托长沙、吉首等国省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和远大住工、湖南建投集团等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集成化部品部件,在学生公寓、园区标准厂房、绿色农房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开展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建设示范。陶瓷,做大做强醴陵陶瓷、新化电子陶瓷产业集群,加快开发推广高性能火花塞陶瓷、半导体陶瓷基板、氮氧传感器、陶瓷电容电阻电感、钢铁工业用耐磨耐高温构件等各类特种陶瓷产品。玻璃,合理发展光伏玻璃,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特种玻璃及中高端玻璃制品、玻璃纤维,打造国内重要的特种玻璃生产基地。水泥石材,加快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和节能降碳改造,鼓励发展特种水泥。耐火材料及石墨等。巩固云母、石棉、石墨及特种耐火材料传统优势,大力开发非金属功能材料、高端碳素材料、高纯石英、高品质人工晶体等特种非金属新材料。
4.实施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聚焦国家战略性矿产和我省优势矿产,加强湘东北、湘西北、湘中、湘南、雪峰弧形等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勘查,着力开发有色金属、贵金属、“三稀”矿产和能源矿产资源,推动优势矿产增储上产。组建省矿产资源集团。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市州人民政府)
着力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做强骨干龙头企业,打造“湘字号”知名品牌。到2027年,全省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建设15个左右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特色园区,建成全国知名的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1.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粮油加工,推动益海嘉里望城粮油加工基地、常德米粉产业园、新金浩、山润茶油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湖南农业集团、金健米业、道道全粮油、陈克明食品、长康实业等龙头企业,加快扩大湘字号粮油品牌影响力。畜禽水产加工,加快唐人神、新五丰、东方希望集团、正大集团、湘村黑猪系列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实施生猪屠宰加工能力提升工程,推动集中屠宰能力达到3000万头以上。加快顺祥食品、东江鱼、鱼米之湘、国联水产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升水产品加工率。罐头加工,支持果秀、熙可、李文食品等企业针对“地理标志产品”开发低糖、混合型罐头产品。
2.食品制造。休闲食品,加快平江豆干、攸县香干、武冈豆制品等休闲食品基地建设,壮大盐津铺子、舜华鸭业、绝味食品等品牌企业,积极培育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金栗门等网红品牌,打造湖湘特色休闲食品集群。布局建设一批食品加工特色产业园。调味品,做大加加、龙牌、雪花等优势品牌,大力发展营养保健型调味品以及供餐饮业使用终端调味产品。乳制品,加快澳优乳业、南山牧业、优氏乳业、英氏控股集团等企业品牌化发展,着力发展乳制品、营养食品、功能性食品。预制菜,引导新聪厨、世林食品等企业发展绿色安全净菜速食品。建设一批“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设施,布局建设预制菜加工产业园区。
3.酒饮茶。白酒,支持酒鬼酒、湘窖酒业、武陵、德山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打造湘西、常德、邵阳百亿白酒优势产区,建设白酒全产业链。茶饮,依托湖南茶叶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强“潇湘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等品牌建设,提高“五彩湘茶”竞争力。软饮料,加快华润怡宝纯净水基地、康师傅热饮基地等项目建设,开发果蔬汁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等功能性饮品。
以湘南湘西地区为重点,积极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培育一批“三品”标杆企业、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到2027年,全省轻工纺织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湖湘特色产业集群。
1.烟草。以长沙、常德、郴州、永州零陵等卷烟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从种植、生产、复烤到卷烟产品研发的全链条提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