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与临床》第26卷(增刊),是一本看似权威的医学杂志,左上角标注着“中国核心期刊”,右下角标明为北京生理科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基础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基础所)承办。翻开内页,也是看似专业的医学研究,不过,所有论文均指向一种叫“奇力生”的抗癌保健品。论文署名作者、该公司前副总马先生昨天在法庭上爆料,这些医学论文是假的,署名的人多是公司的销售、会计、内勤人员。
马先生说,2006年6月他被聘任为德瑞堂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奇力生免疫调节口服液”的销售。2007年初,他接到德瑞堂公司分发的《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年12月第26卷增刊。蹊跷的是,所有论文署名均为公司员工,包括会计、内勤、销售等人员。
一篇马先生和两位销售人员联合署名的文章,列举了数百例病例,产生了一系列临床数据,以证明“奇力生”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马先生说他从未做过任何研究。
另一篇由马先生独立署名的文章,阐释了“奇力生”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成果。但根据国家规定,“奇力生”这种保健品是不能做临床试验的。
马先生说,他向公司提出异议,随后被公司解职。此后,马先生又找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一孙姓负责人员称,杂志社专门为德瑞堂公司的“奇力生”出版了增刊,所有文章,均是德瑞堂公司统一送交,双方还签有《出版协议》,德瑞堂公司出资8万元包下了增刊所有栏目的版面。这解开了马先生的署名谜团。马先生以侵犯姓名权为由将期刊和原单位诉上东城法院,索赔8万元。
在法庭上,基础所“8万块钱包增刊”的解释被以录音证据形式出示。基础所的诉讼代理人则提交了《补充协议》,称根据此协议,该增刊仅印制300本,供德瑞堂公司内部培训使用。
法官问:“杂志社是否刊登过诉讼争议文章?”基础所答:“这些文章都是职务作品,不是个人研究作品,不必征求个人意见。”并表示期刊已经尽了审核义务,增刊是合法的,有合法的期刊许可证。但在刊发文章时,出版社一方并没有向马先生核实过,“不知道是不是他写的”。
德瑞堂公司也辩称,马先生是公司高管,对发表该文是知情并同意的。至于是不是马先生写的,则“没有核实过”。
2007年“3·15”期间,西城区工商局认定“奇力生”所谓抗肿瘤的宣传为虚假宣传,确认了“奇力生”根本不具备抗肿瘤功效。工商局罚没的一份《肿瘤康复蓝皮书》中,还援引《基础医学与临床》增刊上的论文,宣传“奇力生”能通过对免疫基因的调控达到康复之目的。
记者查阅新闻出版总署《期刊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15条明确表示,期刊出版增刊,其宗旨、开本和发行范围应当与正刊一致。
马先生:我是学法律的,没有任何医学研究背景,压根没听说过“438个病例”,怎么会写出医学报告呢?他们不过是在利用我,利用“核心期刊”的名头骗人。如果是内部培训教材,有必要找《基础医学与临床》这样的杂志吗?
马先生:我可以拿出“花名册”来证明,所有文章署名均为公司员工,有会计、内勤、销售,他们都不懂医。
马先生:我是一家抗癌俱乐部的主任,癌友们都很信任我,我怕他们因为看到我的名字而受骗上当。还有一些朋友,吃了这个产品,没有疗效,也把矛头指向了我。(孙文晔)【编辑:朱博】相关新闻·专家携手进军血管靶向治疗 探索抗癌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