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肠道里聚集着不同种类的细菌,我们称它们为肠道菌群,乳酸菌、双歧杆菌等都属于它们的行列。而所谓的益生菌正是在体内帮我们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有效助手。它们可以参与肠道中营养物质的消化,调整胃肠道功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助消化”。当我们偶尔吃多了,给胃肠道增加工作量了,补充益生菌给胃肠道请“外援”是可以的。
然而,在夏天,胃口欠佳、胃肠道不适并不仅仅因为吃太多造成的,也可能是吃的东西太杂太冰凉了,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这种情况,益生菌就帮不上忙了,甚至可能帮倒忙——吃多了可能拉肚子。碰上胃肠道功能紊乱,我们更需要的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
药品类益生菌补充剂,保存条件、生产标准最严格,益生菌的数量、活性等关键参数也有很严格的监测标准,功能比较稳定。当然,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
保健品类的益生菌以及食品类的益生菌补充剂,如大家经常喝的酸奶,细菌的质量和活性相对会低一些,它们的数量可能跟药品级补充剂相差无几,但由于储存技术、生产工艺等有所差异,在菌群活性、菌群质量上,可能会低很多,尤其是食品类的益生菌补充剂。就像大家经常喝的酸奶,更多的是菌群数量上的补充。
市面上还有一种“益生元”的产品,它跟“益生菌”是一回事吗?并不一样,益生元则特指那类有益于健康的食物成分(比如低聚果糖、菊粉、低聚半乳糖等)。一般不吸收它,但内微生物把它当“补品”。益生菌们吃了它,会更活跃,更能干,继而就能帮我们更好地吸收食物。但它不能直接增加益生菌的数量。
其实相比起补充的方式,我们更应重视的是补充频率。专门的益生菌补充也好、酸奶也好,真不是“吃多就是好”!虽然被冠上”益生菌”的名号,但它们毕竟还是细菌。有着自己的动态平衡,只要菌群数量稳定,是可以跟这些细菌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但如果我们人为补充份量太多,过于频繁,体内细菌数量太多,超过了的承受程度,反而会出现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要调节胃肠道功能,更应根据个质不同通过调节生活作息习惯、加强运动等综合方式调整,补充益生菌适宜针对个质,有针对性调整,要适可而止!
对于一般人来讲,其实不需要额外补充这个益生菌,因为正常健康人的体内,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益生菌菌落,它们就像给肠道装上了一个健康屏障。正常情况下,菌群会在肠道中生存繁衍维持一定的规模,无需我们操心。
但如果遇到肠道功能失调,存在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或者长期患病、甚至长期卧床,那可能得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益生菌,为胃肠道菌群来点“助攻”。
针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人群,肠道发育还不完善,可留意儿童专属的益生菌补充剂,或咨询保健医生。但由于个体差异很大,不建议擅自补充。如果孩子生病不舒服,可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他的情况给予合适的补充制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