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 《兽用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等 四个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
为促进兽用中药研发,加强兽用中药药学研究指导,根据《兽药注册办法》等规章,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起草了《兽用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兽用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兽用中药新药质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兽用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附件1—4),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年3月31日前,将有关意见反馈至电子邮箱。
兽用中药新药研究是一项涉及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等多学科研究的系统工程。药学研究主要包括处方药味及其质量、剂型、生产工艺、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稳定性等研究内容。兽用中药新药研究应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特点、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及不同研究阶段的主要目的,开展针对性研究,落实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中药传承与创新,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兽用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前、申请上市许可及上市后研究各阶段需要完成的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提出基本要求,为兽用中药新药研究提供参考。对于具体产品不必拘泥于本指导原则提出的分阶段要求,应根据产品特点,科学合理安排研究内容。
兽用中药新药药学研究应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尊重传统经验和临床实践,鼓励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创新。
应根据中药的特点及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充分认识中药的复杂性、新药研发的渐进性及不同阶段的主要研究目的,分阶段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体现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注重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新药的研发质量和效率,促进中药传承和创新发展。
兽用中药新药药学研究应体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药材、饮片、中间体、制剂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并随着对产品认知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持续改进药品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促进药品质量不断提升。
应完成下列药学研究工作,为临床试验提供质量基本稳定的样品,满足临床试验的需求。研究内容包括固定处方药味和给药途径;明确药材基原及药用部位、饮片炮制方法、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标准,基本完成安全性相关的质量控制研究,达到质量基本可控;保证临床试验用样品质量稳定。
兽用中药新药的处方药味(包括中药饮片、提取物等)应固定。明确药材的基原、药用部位、质量要求、饮片的炮制方法及质量标准等。关注药材的产地、采收期(包括采收年限和采收时间,下同)等。
为保证兽用中药新药质量稳定,应关注所用药材的质量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对野生药材应按照相关要求开展资源评估研究。对于确需使用珍稀濒危野生药材的,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重点考虑种植养殖的可行性。
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人用经验、各药味所含化学成份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等,开展兽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应进行剂型选择、工艺路线及主要工艺参数研究,明确剂型和制备工艺,说明其选择的合理性。明确前处理、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等方法及主要工艺参数,基本明确中间体(如浸膏等)的得率/得量等关键工艺指标。进行制剂处方设计及成型工艺研究,明确所用辅料、成型工艺及其主要工艺参数。
对兽用中药新药用药材/饮片、中间体、制剂及辅料开展质量控制研究,建立质量标准。应围绕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开展质量研究,重点对影响安全性的质控项目进行研究,如毒性成份及其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应逐步完善。
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选择适宜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研究确定贮藏条件,保证临床试验用样品的质量稳定。
在前期固定药材基原及药用部位、饮片炮制方法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处方中药材的产地、采收期及产地加工、生产方式(野生、种植养殖、其他方式)、贮藏方法和条件等对药材质量影响的系统研究(包括文献研究),完善并确定药材相关信息,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并应对药材、饮片等的质量标准进行不断研究完善。对于确需使用珍稀濒危野生药材的,应开展种植养殖技术研究。
根据前期临床试验情况和研究结果,完成规模化生产研究,固定生产工艺并明确详细的工艺参数,确保Ⅲ期临床试验用样品质量稳定。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不变的前提下,若需要对工艺参数、成型工艺、辅料、规格等进行变更的,应根据实际发生变更情况,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研究工作,说明其合理性、必要性,必要时提出补充申请。
继续开展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完善工作,如增加专属性鉴别药味、多指标的含量测定等。根据产品具体情况开展安全性相关指标(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的研究,视结果列入标准,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应完成全部药学研究工作,明确生产工艺及关键工艺参数的合理范围,建立基本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法,保证上市后药品与确证性临床试验用样品质量一致。
根据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用样品、临床试验用样品所用药材/饮片情况,结合药材/饮片相关研究结果,固定药材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及饮片炮制工艺参数等。结合临床试验情况及制剂需要,完善药材、饮片等质量标准。
为保证药材质量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应按照相关要求完成药材资源评估;对于使用的珍稀濒危野生药材,应满足上市后生产的需要。
根据确证性临床试验用样品的制备工艺,建立生产过程的控制指标,完成商业规模的生产工艺验证,确定申请上市的生产工艺及工艺参数,确定中间体(如浸膏等)的得率/得量范围等,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生产工艺应稳定可行,生产条件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所用辅料应符合关联审评审批相关要求。
应加强药材/饮片、中间体、制剂及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的质量研究,关注生产过程的质量变化,构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药品全过程质量控制。
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应根据确证性临床试验用样品的检测结果,反映临床试验用样品的质量状况,含量测定等检测指标应制定合理的范围,确保制剂质量稳定。根据产品特点,探索建立指纹或特征图谱、生物活性检测等项目。
明确直接接触样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及其质量控制要求。所用直接接触样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应符合关联审评审批相关要求。
继续加强质量控制研究,对野生药材开展规模化种植养殖研究,建立药材种植养殖基地,保障药材质量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设备的更新以及对产品认识的不断深入等,开展相关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和临床使用情况,不断积累相关数据,关注药品有效性、安全性及质量可控性,建立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推动药品质量不断提升。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2020年11月2日.
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兽用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0年.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兽用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0年.
6.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兽用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0年.
本指导原则主要用于指导申请人开展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的兽用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申请人应在中兽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处方组成、药物性质及剂型特点,尊重传统用药经验,结合现代技术与生产实际进行必要的研究,以明确工艺路线和具体工艺参数,做到工艺合理、可行、药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
本指导原则涉及以下内容:前处理研究、提取纯化与浓缩干燥研究、成型研究、包装选择研究、中试研究、商业规模生产研究、工艺验证等。
由于中药复方组成复杂、化学成份众多以及存在多靶点作用等特点;不同处方药味组成不同,相同的药味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和临床需求,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制剂制备工艺、技术与方法繁多,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不同的制备工艺、方法与技术所应考虑的重点,需进行研究的难点,要确定的技术参数,均有可能不同。因此兽用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研究既要遵循中兽医药理论,尊重传统用药经验,又要遵循药品研究的一般规律,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在分析处方组成和各药味之间的关系、各药味所含成份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制剂工艺和生产实际、环保节能等要求,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和评价指标,开展相关研究。鼓励采用符合产品特点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辅料。
兽用中药制剂的研究是基于中医药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是以既往古籍及现代文献记载以及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研究探索和数据积累为基础的。兽用中药制剂工艺研究应遵循中兽医药理论,尊重传统用药经验。因此前期的文献研究工作越系统、深入,临床应用中积累的数据越充分,越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兽用中药制剂研究应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兽用中药制剂工艺研究初期就应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了解药物配伍、临床应用等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工艺路线和药物剂型,通过试验研究,理解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和量质传递,确定关键工艺参数;根据物料性质、工艺条件等,建立能满足产品质量设计要求且工艺稳健的设计空间,如确定工艺参数控制范围等,并根据设计空间,开展质量风险管理,确立质量控制策略和药品质量标准体系。
兽用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研究中的评价应体现复方整体质量特性。应结合复方中药的特点,从临床应用情况、组方配伍、所含的化学成份、药理药效等方面选择适宜的评价指标。关注与药品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相关性。
工艺研究选择的指标应该是全面、科学、客观,并尽可能是可量化的,能够客观反映相关工艺过程的变化,能够反映药物质量的整体性、一致性和药效物质的转移规律,保证工艺过程可控。应建立中间体/中间产物和工艺动态过程控制评价指标及判断标准。应建立环境友好、成本适宜的生产工艺,并作为质量评价指标。
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密切相关,应树立生产设备是为药品质量服务的理念,生产设备的选择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兽用中药制剂工艺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各研究阶段确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由于工艺条件、批量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般需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进行验证和改进,上市前应进行商业规模的生产条件验证,确定生产工艺和工艺参数。
兽用中药制剂新药生产工艺研究中,工艺路线、关键工艺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工艺优化研究工作可在确证性临床试验前进行。上市前各研究阶段及上市后的工艺改进研究,可参照相关指导原则。
药材前处理方法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粉碎、灭菌等。饮片炮制研究应尊重临床应用的饮片炮制工艺,符合兽用中药制剂研究设计的需要,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根据具体药物特点、剂型和制剂设计等要求,如需对饮片进行粉碎、灭菌等前处理,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设备、工艺条件和参数,确定相关质量控制要求。
兽用中药制剂成份复杂,为尽可能保留药效物质、降低服用量、便于制剂等,一般需要经过提取、纯化处理。提取、纯化技术的合理、正确运用与否直接关系到药物疗效的发挥和药材资源的利用。兽用中药制剂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研究过程中应围绕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注重中医组方配伍理论和临床传统应用经验(如合煎、分煎、先煎、后下等),关注组方药味相互作用以及饮片、中间体/中间产物和制剂的量质传递,并考虑规模化生产的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