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以来,国家频繁出台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首次专门针对生物经济进行规划。
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重点打造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智飞生物(300122.SZ)是深市生物制药领域千亿市值的龙头公司。其成立于2002年,经过二十余年的成长与发展,从一家只有十几个人规模的小公司发展成了集疫苗、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及进出口为一体的国际化、全产业链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
某种程度而言,智飞生物的发展历程与战略选择,可以作为中国生物经济成长壮大的“样本”。为此,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专门采访了智飞生物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秦菲。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报告,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超过3400亿元,2020年至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95%,高于全球疫苗市场规模增速,且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均疫苗消费金额还是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近几年海外也出现了多款销售额较大的疫苗品种,如带状疱疹疫苗和RSV疫苗等等,我们认为未来随着这些大品种在中国市场上市销售,以及很多疫苗在中国的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看好中国未来疫苗市场空间。”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医药首席分析师陈铁林对记者表示。
2023年以来,智飞生物先后与跨国医药巨头默沙东、GSK签约合作,为其中国疫苗市场较强拓展实力的体现。
据秦菲透露,在市场能力方面,智飞生物已建立起了规模大、覆盖深的直营式销售网络,持续为全国超过3万个基层卫生服务点提供专业、高效的“最后一公里”服务。智飞的平台价值已日益得到更多全球合作伙伴的认可。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投资孵化为补’的创新策略,坚持‘项目来源国际化、项目选择精准化、项目开发管道化、项目生产本土化’的发展思路,目前已经建立了北京、合肥、重庆三大研产基地,布局创新孵化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九大技术平台、八大产品矩阵,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能。公司已经公告的在研管线项,进入临床注册阶段的项目16项,公司将积极推进在研管线进度,做好产品的研发、生产工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支撑。”秦菲对记者说。
“智飞生物作为国内上市公司中收入规模最大的疫苗公司,且销售能力较强,且目前已上市和在研管线较为丰富,我们看好其未来成长空间。”陈铁林表示。
全球国际医药巨头的业务通常比较丰富多元,往往涵盖预防、治疗两个领域,疫苗业务贡献的收入仅占到其整体收入的15-20%。
考虑到药品研发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许多制药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合作引进等方式拓展管线布局,发挥协同优势。近年来,无论是辉瑞、默沙东、GSK等国际医药巨头企业,还是国内药企纷纷通过并购交易获得创新品种管线,夯实商业壁垒,强化公司竞争地位。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烦恼和障碍,而药物治疗是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民众对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类疾病的用药需求不断增长,代谢类疾病的市场前景广阔。
2023年11月23日,智飞生物发布了《关于拟签署股权收购意向性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拟以现金形式收购重庆宸安生物制药(下称“宸安生物”)有限公司100%股权。
宸安生物是重庆智睿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智睿投资”,智飞生物与其控股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股权投资公司)投资孵化的一家依托于重组蛋白技术平台的生物制药企业,聚焦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类疾病领域,已形成梯次分明的GLP-1类似药物、胰岛素类似物管线布局。
“智飞生物正朝着‘世界一流的生物制药企业’的目标迈进。此次收购宸安生物是智飞生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公司贯彻‘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投资孵化为补’创新策略的体现。此次收购使上市公司业务版图延伸覆盖至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类疾病领域,同时公司也将由此进入治疗性生物制药领域,进一步强化自研技术与产品布局。”秦菲表示。
陈铁林也对记者表示,“市场一直是我们看好的赛道,海外诺和诺德等公司的产品上市之后的市场表现已经充分验证了减肥市场的潜力,中国市场同样如此,我们期待智飞生物未来在市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