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聚集在欧美等制药强国。从1980年第一代生物创新药到2021年最新的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的创新突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化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全球趋势的影响下和国内双循环发展模式的推动下,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逐渐跟上世界脚步,但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与挑战。
中国在过去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主要以fast-follow为主,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不足,因此中国的基础研究顶尖人才和原创性科研成果的数量都相对较少,虽然中国的论文量现在已经达到全球第一,但真正在生物医药产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数量与国际制药强国相比来说还很少。
对策:政府层面应加强对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体系建设,确保“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产出。对临床数据的归属和清理进行法律法规层面的规定,推动临床数据公有化,让基础研究阶段有更周全的临床大数据库可利用。
生物医药产业具备高技术壁垒的特性,创新研发的关键之一便是技术人才的聚集,然而中国的生物医药技术高端人才数量尚未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包括人才成本在内的研发成本也越来越高。
对策:各地政府要推动全方位的人才发展,从大学培育开始进行生物医药多元人才培育,技术与管理并行,加大对于年轻人才的培养孵化。
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需要持续性投入,中国的投资机构对于投资项目的快速变现的心态,与生物医药的创新研发周期长和一定失败风险的情况有所冲突,导致许多生物医药产业的原创性创新项目拿不到投资或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资金不到位的不确定性。
对策:政府作为领头来承担对原创性创新的投资风险,尤其考量到原创性生物创新药的成功研发上市能带来的社会利益,政府要引导商业投资机构将资金投入到原创性创新项目上。
目前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转化困境最主要在于缺乏转化研究评价标准和专家,对于原创性创新产品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从而导致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同质化创新的困境。
对策:政府层面要建立全国层面的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评价体系,对于创新设立高门槛,提高创新水平。让更多研究成果顺利商业化落地。加强完善专利申请保护等方面的规则,让在创新研发过程中的新发现能够获得更全面的专利保护。
产业互联网是在垂直行业里处于产业生态各节点上企业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形成的新型协作网络。产业互联网最早的实践是商业信息的发布,在其概念达成共识之前,产业互联网已经或深或浅对各垂直产业进行改造。
目前,我国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近年来,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大幅提升了商贸流通和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水平,但在工业和农业领域,产业数字化还都处于初级水平,这两大产业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
2020年产业互联网开始提速发展。企业数字化意识被疫情激醒,云服务产品和数字化工具快速普及,结合政府侧的强政策引导和新基建投资,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好环境。
目前产业互联网已渗透在多个垂直行业,如钢铁、化工、服装、生鲜、MRO、汽车零配件、办公用品等行业,如卓尔智联、国联股份、钢银电商等;主要形成的模式企业包括具备数字化协同能力的生产制造企业或平台,以及为其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连接生产制造企业和企业终端用户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企业或平台;通过互联网连接、匹配和协同生产制造资源与C端消费需求的企业或平台。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系改革持续深化,使国内医药产业洗牌加速。中国曾专注于仿制药,随着2005年前后国内掀起得创新药创业浪潮,资本向创新倾斜,中国创新药管线逐渐发展到以大分子、小分子的快速跟进为主旋律,并逐步发展探索组合疗法、双抗、新适应症拓展、以及全新机制和靶点的药物。
随着中国创新药产业崛起,国产新药临床申请数量自2013年开始逐年攀升,近几年更是进入到持续爆发的阶段,2019年国产IND数量达235个,2020年攀升至386个的历史高点。而另一方面,2018~2020年每年都有近10个国产新药获批上市,这些新药主要来源于2013~2015年的IND品种。随着近年来IND数量的爆发式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国产新药每年会批的数量有望进一步增长达到10~20个的水平。
中国已从仿制药时代逐渐进入仿创集合时代,大量Biotech经过五到十年的积累逐步进入上市阶段,但是多数仍处于资本依赖阶段,尚未盈利,未来Biotech强化战略布局及商业化能力,与大型传统药企合作共生,拓展海内外市场,让渡部分领域利益,进行风险分散,换取企业生存,才可能完成研发—销售—现金流—研发(收购研发)的循环,真正成为有长期投资的价值的医药工业公司。
2020年,20多宗中国企业向跨国公司对外授权交易,60多宗跨国公司想中国企业对内授权交易。包括一些新型合作方式开始涌现。交易主体主要为跨国大企业与创新Biotech。
未来5-10年,创新药赛道有望出现一批超级成长股,但相应的公司分化、产品分化、估值分化也会随之出现,一批创新药龙头将涌现。与创新Biotech布局肿瘤领域更多相比,许多传统药企从2015年左右已经开始了创新药布局,部分传统药企结合自身现有产品的特点,已经在许多非肿瘤领域实现了领先布局。
在生物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目前已建有生物产业园区150多个,除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部分园区发展前沿,大多数园区呈同质化发展,未来“大学提供科学技术和人才保障,风险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行业龙头与中小企业合作”的“生物医药生态模式”,无法在某个实体园区承载,结合新兴5G、AI、大数据等技术的产业互联网将是最有效的承载模式,可为诸多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生物园区创新资源,构建跨越空间的高效要素聚焦和协作机制,极大地提高生态运作效率,从而提高行业整体创新效率。
目前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些在线平台主要聚焦于以会员服务为主的资讯、广告、会议、研究、数据库等服务,这类服务并没有为行业痛点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无法为行业整体研发生产活动起到规模化的降本增效的作用。
产业互联网真正融合应用到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应该是通过数字化工具,针对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活动的特性,针对用户痛点、行业痛点,为产业链各环节客户带来价值。通过数字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形成以交易为核心,配套支付结算、仓储物流、SaaS、数据以及供应链金融等服务的数字供应链服务,实现效率提升驱动行业及平台的可持续增长。平台则基于价值的存在,形成稳定的复购交易,并通过数字供应链增值服务获得稳定盈利。
1.创新资源整合和商品议价,平台整合下游用户的采购需求、对上游形成议价能力、整合上游货源实现一站式采购;
2.数字化赋能,符合生物医药行业特性的数字化工具、为平台用户提供低成本SaaS、对全产业链做数字化连接;
3.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积淀企业交易数据、为银行供应链金融提供数据增信服务、全流程在线,即时申请、即时批复、即时到账;
4.抗风险能力,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处理违约事件的能力、保护平台上的客户企业,解决采购企业的后顾之忧;等方面。
产业化互联网的第一要义是连接,数字化是连接的基础,包括从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商品采购、技术外包服务定制,到最终商品/服务交付所有环节的数字化。当前生物医药供应端和需求端企业管理数字化程度相对低,是产业互联网重点改造环节,产业互联网平台和SaaS服务将是数字化的重要推手,逐步实现采购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交易数字化、交付数字化等,例如:
①签约及支付数字化,复杂的B2B交易流程线上化、数字化,既包括产品,也包括流程、签约和支付等,大大减少人力、时间的低水平耗用,最终实现整体交易效率的提升。
产业互联网平台正通过云服务、免费SaaS或低收费SaaS的方式,帮助生物医药研发供需方实现数字化改造,如供应商服务数字化、SKU产品数字化、需求方采购及实验室管理数字化等,提升供需方的协同能力,同时提升平台粘性,打造供需方与平台共生生态。实现供需合作过程优化、供需匹配、供应链协同、创新资源和服务共享等。
例如生物医药研发用实验室试剂耗材,实验用动物等资源,通过平台交易配套增值服务实现上游整个供应链与下游研发需求企业的互联,促进产能的协同和网络化分配,可带来行业整体效率的质变,有效改善目前这类研发物资的供货不稳定、周期过长,价格波动等行业痛点问题,同时使上游供应商通过流通端数据智能决策,实现柔性生产,合理配置资源和仓储存量。
实现供需方数字化改造和协同后,基于真实的产业链供需画像数据,可打造基于数据决策的生物医药产业大脑,为行业决策、企业决策、投融决策提供智能节点、智能系统、智能决策、智慧产业链。
在工农业领域,我们将长期处于产业互联网初级阶段。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是不同市场的切换,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在格局上将更分散,分散在每一个垂直行业领域,不再享有人口流量红利的网络效应,在推进上将更缓慢,不再足以导致大者恒大,也不足以驱动指数级增长,研究预测产业互联网企业预期增速为20%至30%。
在生物医药领域,产业数字化还处于初级水平,虽然由于疫情的发生及国家医药政策的不断改革,企业数字化意识唤醒,但在云服务、数据智能决策等数字化深度应用方面,企业还有较大欠缺,这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互联网巨头、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技术企业等具有入局的优势。但是生物医药行业高专业性、严监管性壁垒,企业长期发展惯性、传统思维模式难转变等特点,将是产业互联网渗透生物医药行业的难点。
生物医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企业对业务有深度的了解,并且能够跳出多年经验,找到现有业务痛点,低效环节,并且懂得结合科技,解决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企业对于行业的理解够深,真正能够深入地参与到行业发展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理解行业发展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的真实需求,找到每一个流程和环节的盈利点,不再是简单地依靠单一环节的服务来盈利,才能真正的实现产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经营模式。
这对人才和组织的的要求很高,需要桥梁型的人才,在BT和IT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需要组织更敏捷弹性,需要“敏捷前台+共享中台+稳点后台”的敏捷型组织来实现供需快速精准协同。
欲了解更多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它的有效成分通常是一些具备生物活性的蛋白质、DNA、病毒、细胞或组织等,给药方式是直接进行组织注射。药物的制备非常依赖在生物...
国外汽车后市场模式浅析一、美国模式美国汽车配件渠道模式以独立配件连锁模式为主导,份额约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