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将生物制药产业作为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借助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和不断提升的创新研发能力,沈阳生物制药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2018年沈阳市医药制造业产值180亿元,增长24%;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产值56亿元,增长32%。截至2018年底,沈阳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达到285亿元。20162018年沈阳生物制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20%,利润增速超过15%,占全市工业的比例由4.8%增至6.2%。
沈阳市级以上生物制药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生物制药企业的比例超七成,居全市各行业首位。生物制药产业研发强度达4.6%,远高于全市工业研发强度的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底,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1 464件,国产药品获批数量2 290个,上市2、3类医疗器械数量1 184个。
国家基因库眼基因库正式落户沈阳浑南,将是全球唯一的以眼病及相关慢病为主的遗传资源库。兴齐眼药成功上市,在眼科药物领域形成了自主核心技术;成大生物作为中国**生产技术的领跑者,现已成为全球的人用狂犬病**生产商;何氏眼科集团投资建设的眼产业特色小镇将获批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重点打造全链条、集约化、贯通式的眼精准医疗特色小镇。沈阳正在朝向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千亿级的目标迈进。
沈阳目前已形成医药产业的“三组团”布局,通过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和园区建设,三个医药组团实现错位,合作竞相发展,共同促进沈阳医药产业的振兴。
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类制药企业居多,该区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集群以东软数字医疗、成大生物、远大诺康和兴齐眼药等企业为龙头,聚集企业22家,医疗机构278家,2017年该集群实现产值增长9.29%。浑南区内的“沈阳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以东部泗水科技城为核心的眼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中部成大生物、远大诺康和新松医疗为核心的生物制药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西部东软数字医疗、东软熙康为龙头的数字医疗产业和健康服务产业三足鼎立的聚集态势。目前,集群拥有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家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机构,研发创新优势明显,后劲十足。
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有20多家医药企业,主要以化学制药为主。2018年北方生物医药科技谷项目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启动,园区将引进国内外高端生物医药企业,重点打造五大基地即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基地、生物药国际CMO基地、生物制药原辅材料制造基地、生物制药核心工艺装备基地、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规划总投资100 亿元,预期产值达1 000亿元。项目利用资源、技术和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发展以现代生物药产业化为龙头,集生物制药、精准治疗、生物制药原辅材料和高端生物工程装备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新民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以生物医药、保健品和健康食品为主的健康产业,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为重点的化工产业。开发区医药产业园2008年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2009年被确定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东北(沈阳)产业发展基地”。目前开发区内企业有北京双鹤制药、深圳三九制药、吉利修正药业、华氏医药、绿洲制药和东新药业等知名企业,产业聚集优势明显,品种千余个。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力包括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力作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即政府发展经济的推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企业追逐利润的驱动力和技术创新的带动力共4种。
1. 政府推动力 政府推动力主要是政府在制定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规划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并转化为强大的推动力。
《沈阳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2018-2035年)》中明确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瞄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智能医疗等3个产业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快新型医疗和健康服务模式的推广应用,将沈阳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未来健康产业研发和服务中心。
《“健康沈阳2030”行动规划》中关于医药方面也提到加强中药管理,从中药资源保护、种(养)植、采集、加工、炮制、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进行行业统筹规划和管理。制定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促进中药企业资源、人才、技术有机结合,打造中药制造“名厂”和中药经营“名店”。
《关于沈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201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之一,即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推进北方生物医药谷、眼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高性能数字诊疗设备研发制造。
2. 需求拉动力 需求拉动力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通过影响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而拉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医药市场迅速扩容归因于我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沈阳市户籍老年人口目前为178.9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4.29%。2020年该数据将达到214万,老年人口数量将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7%,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3. 企业驱动力 企业驱动力主要是企业为了追逐利润目标,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扩大企业规模,而形成了自身动力,这就是内生动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利润的驱动之下,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开发新的产品,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促进产品结构升级,进而带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018年中期,沈阳生命健康产业在A股和H股上市6家企业,合计实现全年营业收入89.53 亿元,同比增长30.10%,净利润6.12 亿元。
4. 创新驱动力 创新带动力是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不断开发生物医药的新技术,带动出新的产品、新的市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
在创新驱动下,沈阳市一批“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企业脱颖而出。成大生物成长为世界的人用狂犬病**生产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7.3%;三生制药成为国内肾 源性贫血药物生产商,其拳头产品特比澳是全球第一个独家上市的促进血小板生成产品、国家一类新药;远大诺康是国内的临床止血药生产商,其产品巴曲亭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5%。专注产品研发的同时,三生制药、诺康生物、成大生物和协合生物等企业通过并购、上市融资等方式,加速打造国际化医药企业集团,支撑带动沈阳生物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生物医药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变革期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动力主体分别为政府、市场和企业、企业,以及企业和政府。
一般情况下,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形成期,产业发展动力主体主要是政府,由于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和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形成期,企业进入产业风险过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支持,所以,政府作为发展动力的主体地位是非常突出的。
当生物医药产业进入成长期,市场主体的作用要强于政府主体的作用,此时,市场和企业主体的地位高于政府。
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成熟期,企业的作用强度变成主要因素,企业的生产和开发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开始主动发展,在产品创新上表现出高涨的积极性,发展动力主体就是企业为主。
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变革期,企业主体和政府主体的重要作用同时显现,变革期的企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就要进行产业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完成企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等创新工作,很多情况下,完全靠企业难以独立完成,政府主体再一次发挥推动作用。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发展动力主体的动态变化,沈阳市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资源共享、强化运营考核、加强区域协同,提升政企间、企企间和跨区域的联动效率,积极应对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具体措施如下:
1. 建设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根据沈阳市科技资源开放服务特点,建设全市统一的集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行业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文献服务、科学数据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服务等平台,为沈阳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系统、全面、便捷和高效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提高科技研发活动的效率。
2. 建设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运营机制。改革传统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运营模式,引入市场化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选择社会机构作为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运营机构,开展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运营工作,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经费预算,促进科技条件平台市场化运营持续、健康发展。
3. 建立沈阳市科技条件平台服务网络。在市级层面组织认定一批科技条件平台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设立工作站,聚焦企业需求,加强多方联动,形成科技资源共享与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运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沈阳合作站,引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使其享受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相关政策,通过京沈科技资源互联互通,构建跨地域科技服务网络。
综合考虑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双创服务、智力支撑、产业金融和开放合作五大保障体系,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发展。首先联动沈阳市内外的生物医药产业,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不同节点,选择适合沈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域,促进沈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其次,联动沈阳市内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相互支撑,融合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完善以智造、创新、人才、示范和金融五大平台为核心的生物制药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进而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
[2]刘慧慧,梁琦,刘继伟.吉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力运行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