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正式发布《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发展和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持续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全面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依托科技计划管理专业机构和高端智库建设,开展了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调研,结合生物医药领域部署的系列专题调研结果,并基于对2021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形成《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2022年11月3日,报告在“2022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正式发布。报告分为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结果分析、研究结论以及展望与建议5个部分。
2022年的报告采取在线问卷填报系统进行数据收集,调研了各园区近3年在产业现状及成果转移转化、研发投入及技术产出、人才、企业、产品、环境、合作等方面共计39项主题的237项数据。有效完成数据填报的园区211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09家、国家级经开区84家、省级园区17家、园区1家。根据园区填报的数据和指标体系,对211家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各分项竞争力进行了排名。
近年来,成都医学城坚持以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在全国率先提出“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和“BT+IT”跨界融合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生物技术、医疗人工智能、价值医疗、全程健康、医药工业4.0等健康产业五大发展趋势,全力构建“三医+大数据/AI”双翼齐飞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知名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产城相融的公园城市示范园区,力争到2026年,医药健康产业营收突破1200亿元、企业突破1000家、在研药物器械突破2000个,成为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生物医药CXO集聚高地、最具代表性的BT+IT产业高地、最具辨识度的检验检测及认证服务高地。
园区拥有聚链成圈的产业优势。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围绕药明康德等头部企业,科伦、罗欣、百裕、百利等龙头企业补链强链固链延链,300余家上下游协作企业聚链成圈的创新药产业格局基本成势。构塑了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为牵引,博奥、东方基因、美创等为龙头,100余家链属企业聚链成群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格局。依托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中科源码服务机器人研究院等精准补链、壮大医疗人工智能规模。
园区拥有富集优质的创新资源。汇集15所高校院所,拥有20万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两院院士和国家、省市人才计划专家200余名,是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汇聚之地。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需求,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92个省级研发平台,在研药械品种1136个,在产药械品种397个。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建大学科技园,与、学、四川大学、中科院软件所共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合力打造开放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园区拥有精准供给的要素保障。出台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27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16条、高校院所协同创新10条、三医融合产业政策32条等比肩先发地区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组建95亿元成都规模最大的健康产业基金群,在四川率先出台医养金融专项政策,成立了全国首支省级防疫投资基金。规划建设110万㎡人才公寓、200万㎡高品质科创空间、80万㎡GMP标准厂房。全国首创“提醒服务”,打造天府商务服务区,建成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共生共荣的至诚服务、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彰显提升高端要素运筹能力的态度和决心。
2021年,温江区被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为全国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成都医学城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2)、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承载地。
在新的前进征程上,成都医学城将站在更高“坐标系”中谋划未来发展,实现综合实力、开放形态、要素运筹、园区能级的标志性“跃升”,让更多国际高端人才在园区集聚创新、一流创新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多元创新要素在园区集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