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精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打造全国一流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2024年伊始,作为我国中西部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承载地之一,成都温江区再度自我加压,以更高的站位和标准提出了新一年的发展目标。
生物医药,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去年年底召开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打造生物制造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市早在2019年就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
温江区是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在该领域已深耕十余年,目前产业营收突破400亿元,形成了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发展生态圈。
如今,温江生物医药已成为具有全国标识度的“王牌”产业,温江区也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大健康产业“建圈强链”的关键一环。其核心载体成都医学城,更是成功跻身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TOP10行列,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苏州工业园区等一流园区同场竞技。
最近两年,更是温江区生物医药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集中爆发的时候”。对于成都医学城而言,十几年的耕耘,“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果实”。
在温江,越来越多的“链主”企业在此集聚,它们将牵引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在中国科学院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周城雄看来,企业愿意到一线城市或者周边设厂,是基于良好的产业环境和人才环境,而温江正在逐步具备这些优异的条件。
“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努力,让温江区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2023年,温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家。同年,科伦博泰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创下近两年港股生物医药领域最大IPO记录;百利天恒双抗ADC授权出海刷新纪录,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
根据规划,2024年温江区将持续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将招引重大和高能级项目6个,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30个,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为成都市打造万亿级生物医药产业添砖加瓦。
“专注、深耕是我们的关键词。”2024年1月底,成都医学委会主任李振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坦言,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需要久久为功,“没得定力不得行”。
近年来,温江区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深耕大健康产业。2015年,面对空间资源制约突出、产业门类多而不强的现实问题,温江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的发展理念,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应用之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2021年5月,温江区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被认定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其中,位于温江区的成都医学城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都医学城由成立于1992年的成都台商投资工业开发区演变而来。1998年,这里成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彼时,虽有零星的医药企业在此落地,但生物医药还并非主攻方向。
直至2008年,成都国际医学城成立,生物医药在温江的产业结构中有了一席之地。7年后的2015年,成都国际医学城与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合并,成都医学城正式成立。
如今,成都医学城已聚集了已聚集了以药明康德、科伦、百利、百裕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和上下游协作企业590余家,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园区又落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92个省级研发平台。
温江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不断壮大,也让区内一家家小企业成长为引领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
2023年1月6日,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利天恒”)登陆科创板,成为温江首家本土民营A股上市企业。年底,百利天恒又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百时美施贵宝(BMS)就双抗ADC药物BL-B01D1达成许可与合作协议。根据协议,BMS将向SystImmune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创下我国创新药授权“出海”首付款新纪录。
百利多特总经理卓识向澎湃新闻介绍,公司从2011年开始做创新药, ADC药品(编者注:抗体偶联药物)是研发的重点。
提及与BMS的合作,卓识表示,“在ASCO会议上,与BMS有了接触”。卓识介绍,在2023年6月举办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百利基于优异的临床数据,申请做了主题报告,会议主席对该药物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first-in-class的双抗ADC, 数据显示具有潜在的突破性疗效。
卓识回忆,会议期间,全球排名前10的公司里面有7家主动前来洽谈合作。2023年国庆后,BMS来到成都医学城进行现场沟通,12月便正式签单。
“2014年前后,国内做创新药的企业很少,我们公司是国内做ADC最早的团队之一。”回顾研发之路,卓识坦言,“做ADC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2014年到2021年这7年时间里经历了很多曲折,中间至少更新迭代了10代,最后才选出了目前使用的1个分子。”
既然这么难,为何还要坚持做?卓识说,“做创新药是为了满足临床的需求,真正给病人带来治疗上的改善。传统的生物医药高地都集中在欧美地区,但现在在ADC领域,中国企业有了赶超和领先的可能。”
卓识的行业理想恰恰也是温江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一直秉持的理念。“做生物医药产业,需要长期的专注和深耕,没得定力不得行。”李振华对澎湃新闻感叹。
ADC是继PD-1肿瘤药之后的新一代肿瘤治疗靶向药,被称为“魔法”“生物导弹”,如今正是全球医药市场的宠儿。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显示,在中国开展的ADC药物临床试验超过1000项,涉及药企超过百家,中国已成为ADC新药研发的高地。
同样坐落于成都医学城的科伦博泰也是ADC行业的翘楚。科伦博泰是中国首批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成功构建ADC 研发平台 OptiDC的公司。目前,已战略性地快速推进33款差异化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资产管线款肿瘤产品的上市申请相继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注册受理。
同时,科伦博泰的管线临床价值及药物开发能力也得到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的认可,先后3次与默沙东签署ADC项目的许可及合作协议,是2022年度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授权交易合作。
2023年7月11日,科伦博泰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近两年港股生物医药领域最大IPO。澎湃新闻了解到,科伦博泰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肿瘤学、免疫学及其他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制造及商业化,早在十年前就已战略布局ADC。
“目前,我们的核心ADC产品进展喜人,在多个有临床意义的终点指标上,较现有疗法有显着改善。”科伦博泰CSO谭向阳博士介绍,目前该产品已获得CDE三项突破性疗法认定,这将加速治疗药物的相关评审。
值得一提的是,科伦博泰还获批组建了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唯一布局的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将为持续强化医学研发应用及成果的开发和转化,提高科研投入的产出效率。
园区内ADC药企的相继“突围”,ADC已成为温江区的一张“金名片”。除此之外,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也是成都医学城的主要发展赛道。
据BBC research数据预计,截至2020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为93亿美元,到2026年核药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75亿美元。随着核药需求和市场的扩大,不少医药产业集群和企业都瞄准了这一赛道,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级放射性药物产业高地的温江区也不例外。
“我们在招商过程中发现,全国做放射性药物的地方,成都可以说是唯一的高地。”成都医学委会副主任张荔说,“为此我们迅速规划了两平方公里,搭建整个赛道的产业生态,聚集产业项目,并争取省级和国家层面的支持。”
据张荔介绍,目前成都医学城的放射性药物赛道取得了国家环保部的认可,国家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与成都医学城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温江建设国家级放射性药物产业高地,目前已经聚集了一批放射性药物企业。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温江依托四川核大省优势前瞻布局放药赛道,打造全国放药产业高地,并已聚集多家产业化项目入驻。目前,远大医药已有Y90树脂微球实现销售、2款产品处于临床III期、3款处于临床I期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艾博兹医药投资1亿美元在园区建设创新靶向放射性治疗药物研发生产基地;通瑞生物成都温江研发生产基地预计总建筑面积将达8万平方米,目前一期的生产厂房以及研发办公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已取得甲级辐安证。
“我们已经紧锣密鼓地投入研发,2024年将有5个新药产品进入临床阶段。”通瑞生物公司副总经理乔海涛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澎湃新闻了解到,成都医学城正围绕ADC、RDC药物产业链,联合医用同位素研发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者,满足药物发展各阶段的需求。
据悉,温江区立下了构筑全球知名的ADC/RDC产业高地的目标,目前正在策划一场关于偶联药物的重磅论坛活动——首届未来XDC(偶联药物统称)新药大会,将发布XDC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对于温江区的入驻企业来说,不仅自身走出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也见证了温江在营商环境等软实力方面的不断优化。
在澎湃新闻记者走访成都医学城期间,工作人员向管委会主任李振华汇报了一项紧急工作,园区中的一个初建项目遇到了验收方面的难题,因涉及公示流程,过年前可能无法完成。他当即表示,“必须克服困难,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尽早解决。”他还表示,这样的场景是他们的工作日常,“我们会尽可能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
对此,科伦博泰CEO葛均友博士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创新药研发并不是一条容易的道路。科伦博泰能够坚持科研创新并取得一定成绩,离不开温江区委、区政府在项目建设、固定资产、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等方面给予的专属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在科伦博泰落地时,温江区仅用了数月时间就完成了产业园项目拆迁供地工作,协同成都海关率先在全国试行“关地协同”监管创新,将进口特殊物品评估监测时间压缩两到三个月,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企业用能、用工、融资等问题,保障了创新药物研究的顺利开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坚强的后盾。
“温江区与科伦博泰一路同行,是见证我们从筚路蓝缕到港股上市的老朋友。”对于温江区的全方位支持,葛均友博士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放眼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制高点在波士顿、休斯敦这样的地区。这些地区成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医疗资源丰富,第二,高校众多,人才资源丰富。”张荔认为,温江可以自信地做好生物医药产业,恰恰是因为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一,成都的城市能级还不错,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准一线城市。第二,人文底蕴深厚,城市配套完善,人才在温江的生活舒适度高。第三,医疗资源丰富,名医名院众多。第四,高校林立,科教氛围浓厚。”
澎湃新闻在采访中发现,张荔的这份“自信清单”,确实是不少医药人才所看重的。夏派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余对此就很是认可。
据刘建余介绍,自己2012年从美国回国之后入职了温江的上市药企海思科药业,一直从事创新药物研发工作。
2016年,刘建余创业成立了自己的CRO药企。之所以选择在成都医学城创业,刘建余表示,当时有几方面的考量。一是温江对生物医药产业非常重视;二是在温江工作的几年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对人才的礼遇,从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