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在基础研发、临床应用、成果转化、政策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出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药物成药性评价与系统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闫凤英建议,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补链强链,促进生物制药领域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天津北方网讯:近年来,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在基础研发、临床应用、成果转化、政策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出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药物成药性评价与系统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闫凤英建议,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补链强链,促进生物制药领域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在调研中,闫凤英发现,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生物医药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以及技术成果的承接转移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产业链协同多发生在企业内部,跨区域产业链协同不足。
闫凤英建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京津冀生物医药协同发展。设立京津冀生物医药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交流、跨区域汇聚和科学利用。组建专业药物临床研究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强京津冀全产业链的统筹与规划,深入挖掘不同产业链和创新链之间的联系,加强资源和要素流动和整合。多方共建“多链”联合协同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多链条、多环节整合和联动,推动“多链”联合协同创新。鼓励企业通过提高产业链细分领域集中度和跨链融合度,整合资源,带动产业链关键核心配套企业就近布局。在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培育一批智慧生物医药供应链示范企业和创新示范基地,推动生物医药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