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是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党的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 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 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 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2014 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 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 亿美元,占比为6.2%。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医疗健康年支出总额占 GDP 总额的 9%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 13%。全球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从 1995 年的 2.20 万亿增长到 2013 年的 6.62 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 6.3%。进入 21 世纪后,医疗健康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新一轮增长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人均健康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升级为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发展带来的增长动力。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从国际大健康产业结构来看,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仍处于初创期。
《2015-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健康中国2020”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将从2005年的73岁增加到2020年的77岁,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要增加到6.5-7%,提高两个百分点。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2007 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 2014 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4.5 万亿元,到2016 年,规模将接近5.5 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大健康产业在当下迎来了加速发展期,行业景气度高。支撑行业高速运行的引擎有三个:第一,人口老龄化与环境污染提高了居民的保健、医疗潜在需求;第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扩大了医疗保健支出;第三,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三大利好因素预计在未来仍将继续发酵,从而推动大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
老龄化与环境污染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201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0.5%,2010年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展望未来,人口的加速老龄化与寿命的延长将是大趋势。在此背景下,养老、慢性病等健康问题将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具有较大负面影响,这也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过去30年我国人群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由75.6/10万上升至91.24/10万,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的死亡成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人口老龄化与环境问题是驱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购买力基础。国际发展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时,进入典型的消费升级周期,非生活必需品消费将成为主。2011年以来,我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从2008年15,780元增加到2014年29,381元。伴随收入增加,居民医疗消费支出保持较高速增长,2011至2014年,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类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0.66%,高于居民消费性支出10.35%的增速,且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速为14.91%,大幅高于8.01%的消费性支出增速与8.98%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健康意识的提升与观念革新进一步促使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升使得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恶化与生活压力增加引发人们的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审美观念革新也使得医疗美容等行业进入大众消费阶段。
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进入2016年,2月14日国常会上,提出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政策要求。持续不断的健康相关政策出台,令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迎来政策蜜月期。
纵观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健康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将会继续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同时,产业融合、产业形态交织,将会为未来5到10年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未来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一是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多元化,传统的健康产业仅仅是给病患提供诊疗、护理服务等服务,而未来的健康产业不仅限于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新兴的产业形态正在不断变化,医药医疗、保健健身和中高端医疗器械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界形态在国内已初见雏形,并且聚集了足够强而大的产业技术力量和资本力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三是新一代技术的出现会推动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升级产业及产品形态。新一代技术未来会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动力,为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很多医疗健康机构非常关心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互联网技术能提供实施智能安防,对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重要区域实施监控自动化。
1、大健康产业持续较快增长,14年规模达2.5万亿。201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2.5万亿元,2011-2014年均复合增长率16.03%。选取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医疗美容观察具体行业规模增长,药品制造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19%(2010-2014)、医疗器械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30.50%(2010-2014)、保健品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30.40%(2012-2014)、医疗美容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16.58%(2011-2014)。
从国际对比看,我国大健康产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医疗方面,我国每千名儿童只有0.5名医师,美国是1.46,参照此比例,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至少20.8万。医疗美容方面,韩国5000 万人口拥有5000 家美容机构和2000多名认证医师,人均拥有的美容医院和医师数量都远远超过中国,服务终端医院质量参差不齐形成大量的客源外流。这些产业供应的缺口意味着健康行业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目前大健康产业利润率在10%-30%之间,其中药品制造行业年均销售利润率10.11%(2010-2014)、医疗器械行业年均销售利润率10.61%(2010-2014)、保健品行业年均销售利润率20.80%(2012-2014),而2010至2014年,全部A股年均销售净利率为8.79%,由于可见,大健康产业利润率处于较高水平。
3、当前儿童医疗领域具有持续性增长力,体现在用药和门诊两方面:在用药方面,2014年儿童用药市场规模已达590亿元,2005-2014 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1.30%,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预测,2015年我国儿童药销售额将达到670亿元;在门诊方面,《2014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儿童门诊接待近2亿人次,儿童医院病床使用率103%,每床出院人数47.8,病床周转次数达49.3,在所有卫生机构中最高。
儿童医疗领域存在供不应求矛盾,但这也意味着行业存在很大上升空间。目前,儿童医疗领域存在的供应不足主要体现在药品、药企、药师领域,二孩放开后,这一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凸显,但这也意味着,医疗领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需求侧看,目前儿童人口占比为16.6%,二胎放开后,这一比例有望持续增长。从供给侧看,儿童药品、药企与医师的供给不足:第一,儿童用药市场远未饱和,我国目前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2413亿元,儿童药市场规模仅占其中的4%,而儿童占全国人数约16.6%;第二,儿童药企数量不足,6000 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药的企业只有10 多家;第三,儿童专业用药较少,截至2013年1月,国产药品18万余条批文中专用于儿童药品的仅3000多条;第四,儿科医师缺口巨大,《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儿科医师人数约为11.2万,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