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在习总指引下,保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黄土变金的干劲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奋楫争先的精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展现新作为,以坚决主动的态度服务保障雄安新区拔节生长,以凤凰涅槃的力度推动抗洪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保定改革创新基因绽放出时代芳华,一批标志性事件镌刻在保定改革发展的大幕之上。
——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三年通报表彰保定市9项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表彰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率先在全省建成首个地市级科技创新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3.48%,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第一。
——累计争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数字资产评估试点城市等126个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
——国际医疗基地加速落地,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全面封顶。我市与北大肿瘤医院、北大口腔医院等13所高水平北京医院全面合作、深度融合。
——城中村改造绽放城市新颜值,把最好的地块、最好的规划、最好的施工用于安置区,一二期安置房有序顺利交付,广大群众返迁新房享受到城改红利。
——持续推进人民至上微改革,推出759项改革事项,打造一批可推广、有影响、走在前的改革成果。保障性租赁住房、大学生“返家乡”就业创业等一批改革创新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
——央视成功举办“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顶流力量极大提升了保定美誉度。
——推出全长1117公里的保定太行步道,以新供给激活新消费,成为保定一串闪亮的“珍珠项链”。
——“全国碳中和产业之都”“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奥运冠军之城”等城市金名片更加闪耀。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总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保定路径,持续唱响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主旋律,一步一个脚印把总倾情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千万人、一条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定篇章。
立足全局,谋定而后动。习总对河北、对保定充满深情、寄予厚望。党的以来,11次到河北调研考察,多次踏上保定这片土地,并以回信、批示等方式对保定给予巨大关怀。
2023年5月10日,习总在河北考察时提出“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
2023年11月10日,习总在涿州考察时提出“再接再厉抓好恢复重建”“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勉励保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前列。
习总一年两次到河北考察,充分体现了对河北、对保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保定人民的深情厚爱,带给1000万保定人民无限温暖、无上荣光、无穷力量。
今天的保定,承载着习总殷切期待和如山重托,始终坚持“习总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保定见行动”,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破题开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勇毅前行,保定的发展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保定在谋划未来定位和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时,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制定了契合国家战略、符合保定实际、贴合人民期盼的发展思路。
凝练提出“11258”总体工作要求,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总目标,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方向,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的工作主线,“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三聚焦一加强”的战略部署。全市发展思路持续深化,发展蓝图更加清晰。
这些思路是站在国家大战略下对保定的精准定位,是保定在服务与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坚决打好“北京牌”“雄安牌”的重大举措,是保定人民热切期盼的发展目标,是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实现路径。
从2021年“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到2022年“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把软实力作为重要内容,到2023年“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聚焦新颜值、新场景、新赛道,再到2024年提出“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质量、更有韧性、更有活力”,把新颜值、新动能、新生态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
这些思路和目标,符合国家战略,顺应发展形势,得到了广泛认同,已经成为了1000万保定人民的共同行动。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保定正以“一刻不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也耽误不起”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抓住用好窗口期,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共同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努力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
习总指出:“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近年来,保定更加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坚持以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破“冰”。
保定始终坚持用全球视野、前瞻眼光,聚焦发展第一要务,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开辟新赛道、拓展新领域,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闯关夺隘、攻城拔寨,持续推进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
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以及清华、北大等创新“发动机”开展常态化联络,深入对接京津冀“五群六链五廊”产业图谱,完善央企二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承接机制,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加快构建“北京研发保定转化、雄安创新保定先行”新发展格局。
面向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样板。
成功入选中国科协2023—2025年度创新驱动示范市,是“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和国家级创新型示范城市。
国际医疗基地加快建设,引进央企二、子公司实现新突破,中国古动物馆开馆即火爆,央视基地项目进展顺利。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累计吸引800多家优质科创企业入园,汇聚双创人才1万多人,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典范。
具有保定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逐步构建,各类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创新之风涌动古城,创新发展正在成为保定最闪亮的名片!
以改革的办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改革的眼光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医车电数游”及超低能耗建筑、现代都市农业等七大主导产业加速壮大,“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重点实施“千百亿”行动,着力做优做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8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好医药健康、超低能耗建筑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第三代半导体、节能环保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50亿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
以疏解北京医疗功能为切入点,打造特色专科引领、医产研教数养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北大肿瘤医院、北大口腔医院等13所高水平北京医院深度融合。
数字保定建设从零开始、从小到大、点石成金。编制了《数字保定建设“十四五”规划》《保定市“数字保定”建设方案》等“1499”政策支持体系。
以“强基、兴业、善政、惠民”为四大目标,每季度召开全市数字保定建设推进大会,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数据标注基地试点建设城市,已吸引科大讯飞、百度、浪潮、小米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来保发展,数据湾、深圳湾、深圳园、数字大厦等数据服务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探索打造“产业大脑+智能工厂”模式,推动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链群融合。智慧溯源电子秤试点、“惠保定”APP等一批数字场景多点开花。
数字民生、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服务、数字治理应用场景不断拓宽,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保定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持续深化特聘院士专家、“城市合伙人”、科技特派员等机制,大力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银龄健康计划”“银龄社会治理计划”,吸引京津等地优秀退休人才到保定发挥余热。
保定市与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9所高校合作,加速建设环高校创新知识经济圈。
创新性拿出1000名全额事业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优先为民营企业引进急需高端人才提供支持。
探索打造“保定小院”、青年未来社区等引才育才载体,开展“百名干部到保挂职行动”,开展“科学家活动月”系列活动,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聘任95名特聘专家。
2022年以来,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共建“博士农场”151家,培育引进新品种823个,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246个,申请专利139个,形成技术标准(规程)124个。
探索实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农村部门业务骨干+农业企业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发挥人才集合效应。
保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这些都充分表明保定的产业发展正在阔步前行,影响力、吸引力正在迅速攀升,一座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正华美绽放!
习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党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谁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谁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人民群众创造实现幸福生活的机会和环境,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0年8月,保定市委召开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11258”总体工作要求,其中第一个“1”,就是以坚持人民至上为统领。保定市委始终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以人民受益和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工作真正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2020年8月,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补偿安置、阳光操作、双向激励”五项机制,扎实推进主城区城中村改造。这项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目前,61个城改安置区有序建设,广大群众陆续返迁新居。四年多的主城区城中村改造,让城市空间结构加快优化、城市规划加快落地、城市品质加快提升、城市生活更加宜居!
保定市六区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有郊野公园2个、城市公园37个、社区公园48个、口袋公园279个,四级公园体系逐步完善,“城市公园”加速向“公园城市”转变。不断刷新的城市新颜值,持续优化拓展的城市空间,让保定人民喜笑颜开,对保定未来充满期待!
“一场马拉松,点亮一座城”。环城水系马拉松,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选手畅快奔跑,广大选手体验到了水清、河畅、景美的环城水系赛道,感受到了“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浪漫保定这座高品质公园城市的魅力,被誉为北方马拉松“天花板”,成为城市会客厅、共享后花园。
西二环北延顺利通车,北三环改造提升、东二环快速路建设加速推进,打通瑞新街、恒源路等一批断头路,打造东风路、朝阳大街等“四化”样板示范街道。随着路网向外的延伸、堵点的减少,人民群众出行更加通畅,心情更加舒畅!
各县(市、区)围绕“畅其路、美其颜、强其能、安其居、固其基、扬其韵”总要求,深入推动县城建设“十个一”工程,建成了一批城市公园,提升了一批街道景观,补齐了一批设施短板。
保定市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目标,创新开展坚持人民至上微改革行动,精心推出的微改革项目,解决了一批“小难题、大民生”的关键瓶颈,创建了一批“小变革、大治理”的长效机制。
“小切口实现大突破”。完成“探索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制度”“创新村集体企业经营模式”等微改革项目,为中小企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小难题解决大民生”。竞秀区探索实施“房票+现房”异地安置模式,让835户拆迁居民实现“小房票”解决“大安居”。易县探索建立“护理到家”服务机制,为就医不便的患者上门开展14项护理服务。
“小变革实现大治理”。基层网格化治理、宅基地规范管理、“便民小修”摊点“三定”管理等微改革,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法治化、智能化转变。
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保定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先后实施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及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机制、科技支持农业发展机制、农产品加工机制、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等30多项改革。
创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机制。探索自主经营、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委托种植大户经营等7种土地合作社运营模式,构建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为主导,特色种养殖、民宿旅游、劳务服务等多种形式合作社共同发展的“1+N”格局。目前,全市3742个村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流转土地总面积71.8万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7亿元。
创新“保定小院”规划建设机制。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打造集生态休闲、微度假、高端产业融合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农房长租产品,满足京津群众对诗意栖居、田园生活的向往。“保定小院”作为一项“小切口、大成效”的系统集成改革,链接城市的人才、科技、资金等优质要素和农村的闲置宅基地、农村生态等各类资源,打通了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通的“梗阻”。
创新农村产业体系。为攻克农村主导产业短板,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引进国家级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等科技攻关型农业人才。为解决农业农村创新创业能力不强问题,建立博士农场制度,引进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为解决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问题,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引进经营管理型农业人才。
2023年,保定市获批全省唯一“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建成高标准农田73.1万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保定大地徐徐展现。
保定市把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各级党委“一把手”工程,每月筛选10件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事项,按照“监测—精选—办理—督办—反馈—回访”六步工作法,一项一项落实。
持续深化京津保医疗协作机制,全市各类医疗机构与京津高水平医院签署合作协议259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合作823个,新建共建科室405个,加入京津25个专科联盟。京津冀医联体15家,数量全省第一。2次获国务院深化医改表扬激励,连续5年被省评为“深化医改工作先进市”,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首批DIP试点城市。
为深入推动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保定市制定《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530”工程,汇聚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0多位全国名校长、名师对口指导帮扶保定教育。3年多来,全市已有216所中小学(幼儿园)与京津优质学校开展对接合作,建立校长工作坊38个,教师工作坊169个,吸纳校长教师1300余人,覆盖全市中小学330所,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12345,有事找政府”已为群众所熟知。当群众有了烦心事、麻烦事,都会第一时间想到12345热线。近年来,保定大刀阔斧实施12345“接诉即办”改革,逐步形成以12345热线及其网络平台为主渠道,对群众和企业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主动治理的新机制。
保定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推进改革,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机制,健全白洋淀上游领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探索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政策体系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落户保定,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国家级试点达到5个。“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步伐加快,气候投融资试点拉动效应初显,编制完成氢能重卡、淡水藻固碳方法学,奥润顺达超低能耗建筑科技科普基地被评为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经过多年流域综合治理,全市8条有水入淀河流年均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49个白洋淀流域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环境保护工作2020年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激励。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保定正在成为“京津冀最具生活成本竞争力”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习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成为新时代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座座城市,在文化建设、城市治理、人居环境、营商和创新等诸多领域所折射出的城市精神品格,穿过历史长河,历经时光洗礼,内化为城市软实力之基,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跃升。
“太行山上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正值青春年华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9301班的同学们,以食品安全为己任的“油条哥”刘洪安,扎根山区18年的唐县基层民警魏爱民,用音乐筑梦马兰的邓小岚,30多年来秉持初心扶贫济困的“爱心妈妈”邝秀兰……这些熠熠生辉的保定事迹,形成的精神品格穿过历史长河,经受时光洗礼,内化为保定城市软实力的最内核。
打造美学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全国书院之城、全国博物馆之城等金名片。
持续巩固“奥运冠军之城”、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市,加强和京津赛事协作,打造高端赛事之城。加强与京津雄的文化交流,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央视一套《三餐四季》节目热播,关于保定的第二期节目,收视率在同时段全国上星频道排名第2位,让全国人民通过美食感受到保定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认识到一个热气腾腾、质朴厚重的城市。
与央视合作举办的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参与群众20多万人次,顶流力量极大提升了保定美誉度。进一步唱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打造乐享保定重点场景。保定人民的城市自豪感和归属感持续提升。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保定聚焦会展经济,努力打造北方会展名城、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对接承办国内外一流的高端峰会、体育赛事等活动。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亚洲电子商务生态大会、白石山第三代半导体峰会等国际国内高品质大会,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行业翘楚、创新人才,让更多优质企业、资本关注保定、投资保定、爱上保定。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作为2021年受国办表彰事项,保定的营商环境每年都有新变化,每年都有新成效。
保定市强化科技、人才、土地、金融、数据等要素供给,在全省率先推行“交地即交证”改革,深化升级“百行联千企”活动,成功争创全省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数据服务中心和国家级大数据服务基地,打造多元覆盖、保障顺畅的要素环境。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96条,在全省首推“无感审批”模式,推动京津冀50项资质资格实现互认、213项涉企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建立总管家、行业管家、专业管家的“一企一策”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为长城汽车、华北电力大学等67家企事业单位制定专项政策“服务包”……
保定市始终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统筹推进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切实践行全过程人民,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体制机制,法治领域、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步履铿锵,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为保障和促进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保定市出台《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这是河北省近20年来地级市中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最新地方性法规。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1-2023》并形成专项调研报告;保定市司法局整合律师、公证、仲裁、法援、司法鉴定、普法、人民调解资源,组建“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团”;保定市公安局为341家企业建立“量体式”服务保障,为518个重点项目落实“一项目一民警”机制,全力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建设,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保定市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探索建立律师列席市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制度,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得益彰,进一步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既有现代城市风范、又有历史文化名城神韵,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相助,正成为干事创业热土、幸福生活乐园。
习总多次强调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工作方法的重要特征和根本要求。
“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逆行出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亿万人民感悟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激发改革的旺盛活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书写下发愤图强的动人篇章。
一座城市的发展蓝图与美好梦想,关键在于落实。保定发展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近年来,正是这种“拼”的劲头、“抢”的精神,说到做到,干就干好,一抓到底,盯紧末端抓落实,才干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干都没有干成的大事难事。
聚焦“实干、好学创造、务实担当”保定干部鲜明特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各项机制,扎实推进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坚决把好关,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大胆选拔任用在项目建设、城市更新等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
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选育并重,2020年提出“用好80后,积极选配85后,大力培养90后”,去年提出“大力用好85后,积极培养95后”,这些都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注入新生动力。
为激励引导广大干部讲担当、重担当,2020年10月,保定市委以改革创新的勇气,改革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县(市、区)委月点评机制。推行3年多来,在保定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达到了提振士气、倒逼责任、培树新风、惠及人民的预期目的,保定风气为之一新。
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建立“三审一谈”机制,印发《保定市村党组织动态调整办法(试行)》,全面加强农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队伍建设。深化村党组织“争先创A”行动,大力推行村党组织分类管理,全市A档村党组织达1403个。
面对城市更新、产业转型、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保定干部迎难而上、闻战则喜,作风状态焕然一新。
2023年,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1000万保定人民团结战斗、众志成城,挺身而出、共克时艰。习总在涿州考察时说,“看到大家露出开心的笑脸,很是欣慰。”
从不畏难、从不气馁是保定人民的优秀品质。1000万保定人民紧密团结起来,汇聚起无坚不摧、破浪前行的磅礴伟力,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开创美好未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各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共15个部分60条300多项,绘就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是新征程上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是把中国式现代化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行动纲领。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以“三个深刻领会和把握”深入阐述如何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六个着重”把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引向深入,以“七个围绕”推进党中央各项改革部署落地实施,以“八个构建”明确了全省改革的重点领域,从三个方面强调推动改革落实,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河北实践、河北方案。
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战大考,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此时此刻,进一步,则一鼓作气万难可破;顿一步,则一篙松劲时机尽失。
2024年8月30日,保定市委召开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扛起改革大旗,加大改革力度,以首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改革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
保定深入学习习总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最根本最紧迫任务、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和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和把握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学深悟透、结合实际中推动党中央、省委部署在保定落实落地。
保定持续唱响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主旋律,突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对标对表落实,突出把握发展趋势,突出战略目标引领,突出坚持人民至上,突出创造性落实,在把握改革大势中坚定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信心决心。
审议通过《保定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定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了9方面28条230余项改革措施,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是未来保定改革发展的纲和魂,吹响保定全面深化改革“冲锋号”。
保定聚焦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以“八个健全”“八个突破”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健全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工作机制,坚持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战略方向,聚焦融进去、承接好、共发展,在紧抓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规划机遇上求突破。
——健全创新保定建设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着力培育科技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研发能力建设,深化人才保定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关键环节上求突破。
——健全推动产业转型工作机制,加快构建“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紧紧抓住国际医疗基地“一号工程”,建设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加快建设碳中和产业之都,培育壮大“37+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推动产业智能、绿色、健康发展上求突破。
——健全推动城市转型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软实力“加速器”作用,塑造打动人心的“城市表情”,打造满足品质生活的服务体系,塑造充分彰显保定风范的城市形象,在提升软实力上求突破。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健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健全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机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上求突破。
——健全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机制,聚焦对外开放的交流、产业、政策等方面,在打造开放平台上求突破。
——健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机制,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营商环境,打响“投资保定”“保定服务”品牌,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求突破。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机制,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切入,谋划更多改革事项,抓好“一老一小”积极应对人口变化,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平安保定、法治保定建设,在打造“京津冀最具生活成本竞争力”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市上求突破。
保定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提高履职效能,激发改革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中有力有序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保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征程登高望远、重新出发,保定坚定沿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指引,强化“一马当先走在前”的使命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保持“一抓到底永向前”的昂扬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再谱新篇!
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与全国全省一道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画卷,绽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光明未来!(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