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的基本含义是用金属环节链套而成的索子。亦即链首先有两大核心要素,一个是珠子,在田园综合体里珠子就是要素;第二个就是把这些要素串联而成的这根线,这个线就是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度,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结构,这个闭环结构是不断循环和反复的,可以解决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纵向断层,横向失联,重成果、轻效果,抄袭堆砌成风等问题。
田园综合体的整个链其实不是单一的一条链,它是一个以结构搭建为核心,多链、圈层,以及复合结构,多链条形成的,主要是以结构来搭建的内容。田园综合体链式发展结构包括供需链、利益链、产业链、产品链、执行链和效益链。其中,核心的结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供需结构,形成了供需链,这是最核心的结构;第二个叫利益结构,形成了利益链,这是第二条链;最后一个是执行结构,形成执行链,即解决到底怎么去做的问题。
从十五大“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现了中国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
那么,什么是市场呢?市场就是解决供需关系。一切谋划的前提都是供需,田园综合体也不例外,它应该尊重市场的基本规律。在农业的综合体项目中,供需关系不光是农产品和农产品的衍生产品,它还涉及到基于农业的土地供给、气候供给、产品供给、政策供给、人才供给等软硬件资源的供给。举个例子,内地人均耕地不到一亩,而在遥远的西北新疆,人均耕地却是内地的3.6~4.6倍,这就是土地的供需。现在很多内地人到新疆去就是看重它的土地资源。再比如北京人喜欢海南的空气,东北人喜欢海南的气候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供需关系,形成一个跨空间、跨境、跨时间维度的产品。
绿维文旅也是基于此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倒推规划法,即先把商业模式和营业模式以及供需关系想好,通过市场的预测,形成交易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运营架构,通过组织建设形成适用于当地的规划设计模式。
利益链是为了供需关系的长久发展,协调政府、投资商、合作伙伴、当地居民、客户五个主体关系,实现五大项目主体之间核心利益诉求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永久平衡。
利益链的第一个主体是政府,政府进行项目建设首要考虑三个目标:一是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强区”;二是改善当地百姓生活的“富民”;三是维护本地生态环境的“生态”。第二个主体是投资商,投资商的核心利益诉求主要跟钱相关,即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钱怎么生钱,快钱、慢钱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第三个主体是合作伙伴,引入合作伙伴主要是为了由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情,以保证项目的质量。第四个主体是当地的居民,田园综合体项目跟其他项目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一定要扎根在土地上,因而绕不开当地的居民,这就需要新型的组织方式,包括村企合作、混合制度和农民合作社等方式。最后一个主体是客户,在个性化、高端化的消费趋势与乡村度假的旅游趋势下,项目在产业与业态设计上要满足不同客户的核心消费诉求,如养老、休闲、乡居、运动等。
执行链的第一个链条是统筹谋划,统筹谋划不仅仅是规划设计,它包括空间规划、品牌营销、产品设计、财务预算、运营架构和组织结构等六部分。简单说,统筹规划就是把一系列想法变成商业模式,把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开发、运营、管理等环节理清楚,并形成系列成果。从而,形成可操作、可持续运营、可盈利的整体指导性方案。
执行链的第二个链条是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源头,也是决定田园综合体是否能够长久发展的一个根本,其中,核心资源的选择至关重要。核心资源要么是本地已有资源,要么是符合当地条件的导入资源。比如在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项目中,我们抓住了其核心资源花和果,果是迁西板栗,早已名声在外。核心资源确定后,以其为基础依托,应进行横纵向的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与发展,也就是要形成“大农业产业”,这是田园综合体健康发展的源泉所在。
执行链的第三个链条是主体结构,主体结构是解决“人”的问题,即“谁来干”的问题。田园综合体的开发建设需要五大主体:国企、民企、合作社、合作方和当地政府。在开发过程中,或以农村合作社为主,形成合作社带动模式;或以企业为主,形成大型企业带动模式;或以政府为主,形成政府主导模式。如花乡果巷项目,主要以唐山供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核心项目控股方;多家民营企业作为综合体中的被辐射和带动方;各村居民以梨树和土地入股,有些温室可以承包给他们,进行利润分取;投资方主要通过项目发展,获取增值服务;当地政府的核心是把握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方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执行链的第四个链条是资金结构,农业项目的资金包括五大部分,即企业自筹、众筹合作、民间资本、低息无息和政策扶持。在谋划阶段,需要制定大财务计划,筹措资金,制定“资金规划及实施方案”;在建设期,需要制定大建设计划,通过“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节省开支,保证资金的最大化使用;在运营期,需要制定大运营计划,通过“运营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实现稳定赢利。绿维文旅多年深耕,在资金链上有众多资源可以为农业项目提供服务。
执行链的第五个链条是开发建设,田园综合体在开发期,建议以整体谋划,分布实施,启动样版,带动全局的模式进行发展。第一步是打样本,做龙头,即打造大农业生态环境,设定企业的安全种养流程与标准,建设入口、标识、展厅、参观道路等要素,并逐级上报农业龙头、领头羊项目;第二步是扩规模、增体量,通过“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市场、统一渠道、统一组织”等“八统一”,整合周边数十家、上百家乃至数百家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相关加工、仓储、物流企业,迅速做大规模和体量;第三步是各项政府资金导入;第四步是各类社会、民间资本跟进;第五部是做联盟,即是针对传统、团体、电商等各类销售渠道,加强进驻议价话语权,节省流动资金占用。
执行链的第六个链条是运营管理,包括四大结构,首先营销来负责市场,其次就是业务负责生产,第三是行政进行管理,最后是后勤进行保障。
在各个阶段,都可以通过甘特图来管理项目进度,执行工作内容。如前期工作主要集中在立项审批、营业手续、市场调研、参观考察等方面的管理;规划设计主要集中在各阶段的规划设计与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管理;资源导入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相关认证等方面的管理;品牌营销主要集中在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的管理等。
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是人们生产与收入方式的变化,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产业链构建上应以一二三产融合为目标,与农产品加工、旅游、教育、健康、体育等产业广泛融合,实现全产业链聚集,形成田园综合体的产业链结构。以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为例,其以花果为产业核心,在花果种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花果加工、饮料加工等二产与花果售卖、技术推广、仓储物流等三产,形成花果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聚集结构。
传统意义的社会产品分工中,乡村供给的主要是农产品,为城镇居民供应粮食、蔬菜、肉蛋等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产品。在新形势下,乡村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农产品供应基地,它需要适应我国新时代的新矛盾,为人民提供美好生活产品。具有“农业+旅游+社区”完整生态圈的田园综合体,在产品链打造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依托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它可以提供生态特色旅游产品,如房车露营小镇等,为城镇居民提供优良的休闲度假场所;可以提供体育产品,满足近些年来快速增长的体育市场需求;可以提供健康产品,为病人、亚健康人群提供养疗基地等。总之,田园综合体在“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下,将形成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综合性产品架构。
田园综合体涉及产业、产品、社区、文化等乡村各方面的升级,因此,以田园综合体项目为核心构建的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效益链条。田园综合体的开发依托于乡村独特的物产、文化资源与优良的生态环境,其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形成正反馈;而多样化的田园产品、创新型的项目运作模式为区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可见,随着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推进,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效益、生态效益彼此强化,并形成动态可持续的效益链条。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目标就是促进乡村的发展,而乡村的发展有赖于乡村土地、人口、产业共同参与,协同发展。
其实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乡村的人口离开土地,产业不依靠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形成了人口、土地、产业之间的隔离,造成了乡村发展的畸形。而田园综合体就是一个统一三者的平台,促进乡村发展。
发展是为了什么?发展就是为了让人民受益。乡村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农民受益,进而改变或影响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与此同时乡村的发展也必须要有农民的参与,只有农民广泛参与,乡村的发展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因此田园综合体以农民参与和受益为核心。
农民是许多个体的统称。在乡村发展中涉及许多农民,想要将农民组织起来,使农民的利益、诉求协调一致,需要以农民合作社为工具,集合农民的力量,代表农民的利益,开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这也符合了特征1以农民参与和受益为核心的特点。
田园综合体通过利用乡村资源,促进乡村发展。乡村最突出也最广泛的资源就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乡村的“本职工作”,是乡村的根本,是乡村区别于城镇与旅游景区的重要特征,因此农业是乡村的基础。[2]乡村在农业以外还有自然景观、田园景观、历史人文等多种资源,田园综合体在立足农业的基础上将多种资源综合利用,发挥各自效益,共同带动乡村发展。
田园综合体是顺应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以综合开发为手段,对乡村地区展开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平台。
田园综合体就是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引入企业与地方合作,利用资金、技术、政策等优势,促进乡村发展。
田园综合体就是以农民参与和受益为核心,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多种资源综合利用,深化改革进行综合开发的乡村发展平台。
从田园综合体的特征可以看出,田园综合体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村落”、“美丽宜居村落”、“乡村旅游村落”等乡村发展政策。
因此,想要充分发挥田园综合体的作用,需要构建合理的组织方式,明确组织主体与其承担的职能与作用。
四方主体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获取不同的收益。最终达成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实现田园综合体科学健康发展。
田园综合体有赖于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深入了解每个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可以发挥的作用,才能构建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
基于对各主体的诉求与可发挥的作用分析,笔者初步提出适用于田园综合体的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由政府、农民、村集体与开发企业四个组织主体参与组织,围绕田园综合体农民合作社,形成一个有政策、资金、技术优势,村民可参与可受益的合作组织。并以农民合作社为平台展开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与运营。
政府主要进行大方向的引导与掌控,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政策,为田园综合体村民合作社搭建发展平台,使村庄、村民综合体在区域内形成发展基础与扶持政策双重优势。
农民是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田园综合体农民合作社的主要执行人与主要受益人。农民一方面通过村集体参与农民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与收益分配;一方面参与生产,在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创造财富;另一方面自觉维护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村集体是农民的另一种身份体现,是合作社与农民间联系的另一纽带。村集体是农村土地的所有者,通过土地入股田园综合体农民合作社,使农民与村集体享有了对合作社的管理权利与收益权利。农民通过村集体对合作社持股并进行管理,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与生产积极性。
开发企业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开发企业出资入股合作社,为合作社各类产业的发展与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开发企业又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与科学的市场分析指导村民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农民合作社是田园综合体的实际主体,也是四方参与者的管理代表。通过农民合作社集合政府、农民、村集体与企业的优质资源,推动田园综合体健康发展。
田园综合体有赖于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但田园综合体最终还是农民自己的发展平台,田园综合体农民合作社也是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组织,因此需要由农民为主进行管理。
而农民参与管理的途径是村集体进行决议,与此同时开发企业与政府又需要对合作社管理进行指导,由此形成农民为主,多方合作的管理模式。
农民是合作社的主体,也是合作社的主要参与者与主要管理者。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由农民自主管理,对合作社事务自行决策,以激发农民积极性与责任感。
政府在合作社管理中起到政策指导的作用,从行政、法律、政策建议等多方面指导村民自发管理,保证村民自发管理处于法律与政策保障之内。
村集体是村民自发管理的工具和桥梁。村民在管理过程中大量决策需要由村集体进行商议决定,同时村集体又起到和政府与开发企业沟通协调的作用。
开发企业为村民的自发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企业有其自身的管理经验与管理优势,可以通过科学指导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管理方法与路径,促进合作社管理科学化发展。
通过明确农民及其他几方在田园综合体管理中的职能,建立农民为主、多方合作的管理模式体系,确定农民作为田园综合体管理核心,促进田园综合体更好地体现农民的发展意愿与利益诉求。
田园综合体是个新鲜词汇,但其根本愿景仍然是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让农业健康发展,让农村变得更美丽。
因此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与管理当中,一切围绕农民,以农民为核心和利益出发点,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促进田园综合体良好发展。
配套服务:水电排污、Wi-Fi全覆盖、便利店、卫生间、冲凉房、洗衣房、自助烧烤、自驾游帐篷露营、度假酒店、餐厅、射箭场、拓展训练、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