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17日,黄浦江畔,万商云集。形如“四叶草”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群芳斗艳,迎接第88届全国药品交易会(PHARMCHINA)、第90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APIChina)和2024中国国际健康营养博览会(NHNE)的八方来客。
据悉,为因应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专注于大健康领域的展览和会议组织者国药励展推动旗下三展融合,为引领创新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大驱动力,并与海内外医药大健康领域近4000家参展企业、500余位专家学者及超20万人次专业观众携手,带来展出面积17万平米、覆盖6个展馆,包含制剂、医用耗材、药用原辅料、制药设备、健康营养品等百余种品类、数万种商品及医药研发、定制生产、物流配送、数字营销等配套服务展的行业盛会,为产业持续做优产业链,做强品牌链,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本次展会集合了创新、绿色、数字化、国际化等元素,围绕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化等热点议题前瞻未来大势,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全产业链创新要素融合注入澎湃动能。
当前,医药产业正值全面锐变革新期。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医药行业迎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时代,如何通过创新转型应对产业变局就成为产业共同关心且亟待面对的新课题。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国药励展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药交会期间举行,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石晟怡、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资深会长潘广成分别主持,国内权威专家、头部企业代表进行了思想大碰撞。
展会期间,还举办了50余场分论坛、多场对接会,力促药品全生命周期融合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世界“制药强国”,以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医药市场复杂的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强化重大科技攻关,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联合举办的第88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第90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和2024中国国际健康营养博览会上,来自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杰出代表与行业领袖共同探讨制剂产业及医药供应链发展趋势,分享企业研发创新经验,洞察产业发展新动能,助力推动形成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当前,医药产业正值全面锐变革新期。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哪些前瞻性布局?
中国医药深刻认识到,生物医药产业是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公司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努力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传统医药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出满足百姓用药需求的新产品,打造更多国内领先或有国际影响力的“通用技术中国医药”品牌,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加快推进新型医药工业化高质量发展。2023年通用技术中国医药在绿色制造领域获得国家重点项目支持,全年获批18个品种(29个品规)。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振东制药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积极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建立多个国际研发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此外,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产业协同和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中药材种植、饮片生产和中药大健康的布局,打造中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仙琚制药注重研发创新,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构建“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同时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招揽高级科研人才,逐步与国际新药开发接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通过国内核心制造平台和海外标准化原料药工厂的协同发展,成功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目前,公司杨府原料药厂区和制剂厂区均通过FDA认证,形成了甾体激素领域的技术集群和产品集群。
药品渠道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分化与交融是产业变革的典型趋势之一,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机会以及该如何应对新挑战?
药品渠道分化与交融都为仙琚制药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当然,也伴随着新挑战。首先,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需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应对市场变化。其次,随着消费者对药品质量、疗效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需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研发创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国家和地方集采逐步常态化,医药行业拐点已来临。采购模式的改变,使得医保药品市场运行逻辑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药品势必面临多种销售终端和销售模式并存的局面,线下线上彼此间的博弈,多渠道供货导致价格混乱的情形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我们认为,在院外合作商的选择方面需要谨慎,不能为抢占市场而盲目铺货,而应选择价格体系管理比较健全的大型药店连锁企业开展合作;另外,企业本身也需要建立明确的产品和价格体系,如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不同渠道采用不同规格和包装等。中国作为国内领先的医药医疗器械和健康产品分销商,多次承担国家指定药品和医疗器械储备任务,具备较强的终端网络覆盖能力及产业价值链整合协同优势,把控好以上两点可有效提升药品运营效率,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我们认为未来有三大趋势值得重视:一是疗效和治疗价值将成为药品之本。种种政策和药品的治疗需求都在预示,药品疗效将成为评价药品的重要指标,需要全行业注重产品的疗效和质量,加大研发投入,满足诊疗需求;二是药品价格竞争将更趋激烈。随着集采全面推进,合理定价才能确保产品具有竞争力;三是消费场景将进一步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需为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药品服务。每年药交会,振东制药都是常客,在这里企业可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趋势,同时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总之,企业需时刻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应对挑战和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业链整合等方式寻找新增长点,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方式打造新型竞争力。
仙琚制药继续坚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竞争力,以应对集采带来的价格压力。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流程,争取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份额。尤其在销售模式上,加强了对销售团队的培训和激励,提升销售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其次,积极推行专业化的学术推广模式,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还加强与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医生的学术需求和反馈,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学术服务和支持。仙琚制药注重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了线上销售平台,并与线下渠道形成互补,更好地覆盖目标市场,提升销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这次三展合一,展会规模空前,很多企业都带来最新产品和明星产品进行展示。一直以来,医药行业唯创新不破,企业在创新方面是怎样考虑和布局的?
作为中国医药包装“一站式服务”领导品牌,四川汇利已有35年发展历程,从建厂到现在,一直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对药品包装材料进行技术突破及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材料,单一材料、可回收可再利用材料、行业替代材料。如PP固体药用硬片、PE固体药用硬片、PET固体药用硬片、聚乳酸(PLA)片材等;二是,多功能材料。如镭射防伪材料、吸湿材料、高阻隔材料;三是,个性化需求材料。针对不同药品和用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包装材料,提供“一站式服务”。如适用于老年人、儿童药品的包装材料等。
凯莱英医药集团作为技术导向型企业,15年前就投资于连续反应技术领域,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凯莱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连续反应技术的创新、推广及应用服务,历经十五年积淀,构建了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截至目前,凯莱英连续反应技术已获国内外授权专利133项。公司不断突破创新界限,通过自主研发的一系列连续反应系统、技术设备平台,有效地应对诸如硝化、氟化、氯化等高危反应,以及超低温、超高温、超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同时助力难以规模化的项目迅速实现工业化放大生产。公司拥有一支超过300人的专业团队,业务覆盖工艺研发至设备制造的全链条,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及一流的人才队伍,在行业内确立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凯莱英提供的服务涵盖了从初期实验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的全过程综合解决方案,近年来,公司加快连续反应技术和设备的对外输出,面向医药、农药等更多精细化工行业,提供化学工艺研发、工艺包设计、连续反应中试、申报服务(包括首次工艺论证等)、连续反应系统及设备设计制造、协助生产装置安装调试等全流程定制化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并实现了高度定制化、个性化与多元化。
近年来,在药品一致性评价、关联审评审批下,药用辅料、原料药市场面临怎样的趋势与挑战?随着集采推进,药用辅料和原料药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企业该如何顺势而为?
此前,海慈生物一直向内聚焦,专注为扬子江药业集团提供原料药配套服务,鲜少涉足外部市场。随着国家一致性评价、集采等政策的深入实施,国内制剂企业愈发关注原料药成本。同时,许多曾以海外市场为主的原料药企业随着印度等低成本竞争者的崛起,海外市场压力骤增,纷纷将业务重心转向国内,全国原料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海慈生物坚定走全面市场化、国际化的转型之路,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原料药,拓展了辅料、中间体、CDMO、对照品等新业务。服务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满足自身制剂供应,而是面向全球市场。在国际化进程中,海慈生物坚持质量为本,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通过欧美等国际化认证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当前,国内药用辅料市场主要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大宗辅料产品竞争加剧。由于技术含量不高,价格压力增加,很多中小辅料生产企业经营困难。二是高端辅料仍面临被垄断的问题。我国与跨国企业在高端产品上仍有差距。三是部分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一部分细分领域产品品质高、辅料应用研究充分的国内药辅企业从中获益。四是国内制剂应用研究依然薄弱。辅料进口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辅料市场的挑战,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突围:其一、由于药企越来越重视制剂技术,因此,我们重点布局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性辅料产品的研发,从递送系统、缓控释制剂、复杂制剂等度布局辅料产品线。其二、对老产品实行“深耕细作”。对老品种的具体指标进行更细致的划分,通过深入研究,使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其三、在制剂辅料应用研究上与国外头部竞品对齐,甚至做到更好。其四、加大与制剂企业的深度合作。从产品研发开始,辅料即参与其中,根据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计辅料功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推动我国向“制药强国”跨越。从企业角度出发,实现医药产业生产力跃迁,升级的突破口在哪里?
为了促进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增长与竞争力提升,企业发展的首要策略应聚焦于增强科技创新力度,针对生产瓶颈与核心技术挑战,深化基础反应原理探索与先进反应器设计的研发。其次,不断优化与升级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技术的前沿性与高效性。最后,推动智能制造转型,整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时监控与智能反馈机制,以增强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引领精细化工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践行新质生产力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智能制造,升级智能化生产线,确保品质稳定和质量均一,不仅产品本身品质稳定,还能实现生产批次间的均一性。二是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我们已与浙江工业大学院士团队合作,开始合成生物学技术下的辅料开发。我们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药用辅料以这种颠覆性的形式供应市场。三是挖掘和筛选新的功能性辅料在制剂中应用,配合国内原研药和创新药的步伐,中国药辅行业也必然会随国内原研制剂一起走出国门。
升级的突破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建设。“三化”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性、统一性、可追溯性。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是提升药包材产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此外,智能化生产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满足市场对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二是,技术创新是药包材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企业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出更加环保、安全、高效的药包材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总的来看,我们将尽量做到最高“性价比”,在同样价格下,质量做到最好,服务做到最优,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海慈生物与高校及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打造高端特色技术平台,如连续流微反应技术、生物合成技术、酶催化技术、无菌隔离技术等。此外,海慈生物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企业,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信息拉通客户个性化需求-新兴市场需求-工厂特色化生产链,开发差异化有竞争优势产品。另一方面,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效果,通过全流程自动化和生产过程信息化,生产流程不断优化,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同时,海慈生物非常注重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海慈生物致力于通过开发环保型溶剂、催化剂等,提供“绿色原料药”,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